
- 校史演化|
- 浙江最早的公立黌舍|
- 浙江省首批重點中學|
- 享譽天下的江南名校|
- 浙江范圍最大的中學|
- 浙江新文明勾當中間|
- 浙江省師資培育中間|
-
-
1899-1923養正、府中、官立一中、省立一中時代
19世紀末的中國,民族危急加重,變法呼聲日甚。具備維新思惟的杭州知府林啟接踵創辦求是書院、蠶學院、養正書塾三所舊式學院。1899年6月29日,養正書塾創辦(時價戊戌變法流產,故襲用“書塾”舊稱,而行新學之實),開浙江公立通俗中學之先河。
后歷經杭州府中、官立一中之校名變革,至省立一中時代,與省立一師歸并,黌舍主體局部遂自風雅伯移設貢院。
林啟(迪臣)福建侯官人。清光緒年間任杭州知府四年(1896-1900),堅毅剛烈廉正,勤于辦理,提倡農桑,興立黌舍,卓有政聲。林啟身后,留葬西湖孤山,所辦三校先人共建林社以志記念。
孤山林社新貌 省立一中風雅伯原址 省立一中貢院新址
徐新六 養正先生 徐志摩 府中先生 郁達夫 府中先生
-
951-此刻 杭一中、新杭高時代
1949年到1951年,杭高接踵歸并開國中學、杭州市中后,改名“浙江省杭州第一中學”,規復為初高中兼有的完整中學,并被定為省重點中學。在50、60年月興旺成長中,黌舍為國度扶植培育了浩繁精采人材,如毛江森、徐匡迪、蔣筑英等。
后經“文革”騷亂與撥亂歸正,于1988年規復“杭高”校名,成為今朝杭城占空中積、辦學范圍最大的完整中學。1980年被定為省首批辦妥的重點中學,1995年首批成為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。
1998年杭高發出勾當場路中學,2002年撤去初中部,成為名實符合的高等中學。
金亮 張學理 齊棟 葛錦發 繆水娟
1956年蘇聯教導代表團拜候杭一中 蔣筑英(56屆)——新中國第一代光學專家
1966—1968年三屆畢業生“上山下鄉”,杭一中多量先生奔赴黑龍江,這是火車站送行時的景象
杭一中第二屆校勾當會盛況 聲震杭城的杭一中足球隊 杭一中時代的校門 “文革”后的一進校舍,1981年
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掩護單元1988年3月10日,“杭高”校名規復
二十世紀九十年月時的杭高校門
明天的杭高校門 -
1933-1951 省立杭高(含聯中、聯高)時代
1933年8月,浙高改名浙江省立杭州高等中學。那時杭高校園情況美好,人文景觀豐碩,師資裝備均屬全省中學之冠,畢業生升入高校的為數浩繁,從而以凸起的教導品質位列江浙“四大名中”,雄踞天下中學界前線。
抗日戰斗迸發后,黌舍內遷金華瑣園、麗水碧湖、文成南田等地,接踵改名為聯中、聯高,師生們雖住茅舍祠廟,吃南瓜野菜,但孳孳講授、弦歌不輟。抗戰成功,聯高遷回杭州,規復“杭高”校名,杭高師生尋求民主、自在和光亮,主動投身于愛國民主勾當,驅逐新中國的降生。
葉溯中
省立杭高首任校長項定榮
省立杭高校長崔東伯
抗戰后杭高首任校長杭高校門 西南亭 明遠亭
先生軍訓行列 獲全省冠軍的杭高排球隊 文成南田的聯高校舍 聯高女生列隊上課 1944年秋聯高軍樂隊為途經南田的盟軍演奏迎賓曲
歡慶杭州束縛時的杭高校門
-
1923-1933 省立一中、浙高時代
1923年因實施綜合高中軌制,舊省立一中與省立一師歸并成為新省立一中,以貢院為本部,專辦高中通俗科和師范科,以風雅伯為分部,專辦初中。1927年省立一中吞并女中,成為全省范圍最大的中學。
1929年省立一中高中部與省立高等商科等校歸并,在貢院建立全省獨一的大型高中,簡稱“浙高”,分設通俗(文、理)科、商科、師范科,校長由那時的教導部部長、浙大校長蔣夢麟兼任,現實擔任為林曉。范圍的擴展,品級的降低,為本校辦學走向新的光輝奠基了堅固的根本。
蔣夢麟 林 曉 浙高校園甬道
浙高校門 美術課堂 校舍一角
左圖為1932年初夏浙高先生獲市女籃錦標賽冠軍 右圖為浙高大會堂
1931年9月23日,浙高女生冒雨到場抗日救國市民大會,聲討日本制作“九·一八”事情
-
1913-1923 浙江省立第一師范時代
兩級師范改成省立一師后,校長經亨頤重視品德教導,在五四新文明海潮鞭策下,提出“與時俱進”辦學總目標,提倡先生“主動、自在、自治、自律”。劉明白、夏丏尊、陳望道等教員提倡口語文、傳布新文明,一師先生掀起了瀏覽前進書刊,宣揚新文明、新思惟的高潮,繼而迸發了震動天下的“一師風潮”。
一師成為浙江新文明勾當中間,名揚天下。姜琦、馬敘倫繼任校長后,黌舍人文氣味稠密,朱自清、葉圣陶等教員創辦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個詩刊《詩》月刊,先生潘漠華、馮雪峰、汪靜之等倡議建立“晨曦社”和“湖畔詩社”,是為浙江最早的新文學集體。
經亨頤
省立一師范首任校長,精篆刻、書法馬敘倫
府中先生、兩級師范國文教員、一師校長
一師新文明勾當主干教員劉明白、夏丏尊、陳望道
一師新文明勾當主干先生俞秀松、施存統、宣中華、曹聚仁
1920年的一師風潮,左圖為3月23日軍警進駐黌舍景象,右圖為3月29日軍警與先生在大操場堅持場景
俞秀松、施存統等創辦《浙江新潮》周刊,浙江最早宣揚社會主義的刊物由此降生,被查禁后,曹聚義等又創辦《錢江批評》擔當其精力,宣揚新文明
“晨曦社”局部成員合影,左啟程仰之、葉圣陶、朱自清、胡冠英、曹誠英、汪靜之
-
1908-1913 浙江兩級師范時代
養正書塾建立10年后的1908年5月14日,杭高的又一前身――浙江官立兩級師范書院在杭城明清貢院原址上創辦,為全浙師資培育基地,當時浙省中小學教員均出于此。
1909年秋魯迅自日本返國,即受監視沈鈞儒之聘來校任教,并到場掀起否決封建教導傳統的“木瓜”之役,顫動全省。
1912年秋黌舍增設高師圖音手工專修科,特聘藝術巨匠李叔同任教,首創浙江藝術專科教導。李叔同任教時代培育了很多馳譽中外的近代藝術人材,如劉質平、豐子愷、吳夢非、沈本千、潘天壽等。
沈鈞儒——兩級師范監視(校長),民主治校,聘請良師,倍受師生推戴
1949年9月天下政協召開前夜,由21人構成的常務委員會委員會合影,右起第8、9、10人別離為我校資深校友馬敘倫、沈鈞儒、陳叔通
兩級師范校舍俯瞰 一進鐘樓及其天井 貢院碑群,記錄著明、清兩朝貢院
始建、重建等汗青,“文革”中被毀亨頤園內的碑亭
到場“木瓜之役”的兩級師范教員許壽裳、周樹人(前排右三)、張宗祥、錢家治、楊乃康、章嵌等在湖州會館合影
吳夢非(15屆)
音樂教導家劉質平(17屆)
音樂教導家豐子凱(19屆)
聞名漫畫家、文學家潘天壽(20屆)
聞名國畫家
貢院校區校址:杭州市鳳起路238號
郵編:310003
接洽德律風 :85155827、85155951(總機)
錢江校區校址:杭州市之江東路1958號
郵編:310021
接洽德律風 :86988718(總機)
郵箱:hm@hanggao.net
網址:www.hanggao.net
www.hanggao1899.cn
您是第1651387位拜候杭高網站的人

存眷微信公家號
Copyright ?2015 浙江省杭州高等中學